• 收藏本站
  • |
  • 设为首页

院系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专业介绍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立足安徽、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能够在地方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向型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外销、报关、结算、货代、数字贸易等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外向型、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专业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商务、网络跨境营销与贸易等方面的核心知识,熟悉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规则与流程;熟悉国际贸易中的惯例与规则、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贸易政策;熟悉外贸业务和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外贸行业的法规、政策;熟悉国家及省市对地区电子商务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大学本科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3.工具性知识: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商务交流。具备应用商业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利用互联网从事跨境经济与贸易工作。

4.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贸综合实践能力,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解决外贸实际问题的能力。

6.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性课程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创造性思维设计、创新性经营决策、商务谈判和市场开拓等能力。

近三年育人、科研方面所获荣誉: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思想素质高,学风正,近三年本专业学生获得校级以上奖励100余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技能竞赛奖励4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项。本专业专任教师近三年来主持或参与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1.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岗位能力要求,形成社会需求、岗位能力与课程体系的对接。 多方调研、充分论证,细化、分解外贸人才所需的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以此安排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标准。

2.专业课程建设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形成了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示范课程建设突破口,以创新课程、行业(企业)课程建设为特色的建设格局。

3.创新了“赛—学•教•改”互动新模式。以国贸技能大赛为引领,通过“赛—学•教•改”互动,构建了赛教融合的技能教学内容、标准、方法和考核等,促进专业课程体系、技能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法、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学、外贸英语口语等。

修业年限: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2.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基本情况:合肥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办于2010年,2010年正式招生。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高级职称占比83%;拥有硕士以上学位11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3人;双能型教师7人。培养的学生在行业、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合肥、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经过四年培养后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身心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具有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3.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相关知识与能力;

4.利用现代化设备的办公能力;

5.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近三年育人、科研方面所获荣誉:

本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20余篇;建设省级精品课程或者慕课:《组织行为学》《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学》。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教学或者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项目奖项20多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竞赛项目奖项4项。

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1、企业全程深度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企业深度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改革;专业见习及顶岗实习;企业课程;行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指导等。

2、三课堂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课堂包括课内实践实训、独立实践课程、毕业设计(论文)等;第二课堂主要包括自主实践、创新创业比赛、科技竞赛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实践周等;第三课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暑期产学研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三课堂的协同育人,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通,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相互融通。

主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组织行为学、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内实践、独立实践课程、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3.经济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熟悉国家经济政策,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能对现代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并具备向经济管理类多学科专业渗透能力,具备经济管理能力、金融投资能力,能在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和“互联网+行业”中经济管理、网络经济管理、数字经济管理、金融投资等岗位就业的经管类综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较系统的经济学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经济管理、金融投资的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经济业务分析能力:能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达到认识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胜任经济分析员、经济分析师岗位的工作。

2.计量分析能力:能运用统计学等理论,寻找数据,处理数据,展示数据,胜任数据分析员、数据分析师岗位的工作。

3综合管理能力:能运用团队管理等理论,管理、协调小组、部门等人财物资源,达到沟通协调,优化组织目标,完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4.银行业务管理能力、项目投资和策划能力

近三年育人、科研方面所获荣誉:近三年,经济学专业学生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56项,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3项。经济学专业教师中有1名教师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次)、特等奖1次;有4人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经济学本科专业在近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以应用型办学思想为指导,瞄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给安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契机,对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对经济管理、金融投资、网络经济与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凝炼了“金融投资”、“企业经济”、“数字经济”三个方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Python技能实战、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实训、证券投资技能综合实训、企业经济综合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4.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在工商企业、金融证券业、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和各类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具备会做账、会分析、会管理的“三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基本掌握管理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理论,以及金融学、投资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理财学的理论知识,训练理财基本技能,具有分析、解释财务管理现象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会计、审计、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初步具有将相关法规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获取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较好的财务专业水平及学习能力;掌握先进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及财务舞弊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运用内控理论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进而能对风险问题提出防范对策,胜任内审员、审计师等岗位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1、确立财务管理人才“三会”能力的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备会做账、会分析、会管理的“三会”能力,在素质、能力、知识方面达到财务管理岗位的要求。

2、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与本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校企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以“赛—学•教•改”互动新模式,实现赛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依托开放实验室等项目,提升学生处理各类实际财务问题的专业技能。

3、校企共建优质课程体系

(1)专业核心课程符合企业对财务管理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

(2)企业课程对接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能力要求;

(3)拓展课程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综合素质要求。

主干学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概论、会计学概论、税法、中级财务会计(上)、中级财务会计(下)、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案例分析、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管理、成本会计、投资学、资产评估、纳税筹划、智能财务前沿专题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会计技能实训、投资技能实训、税务代理实务实训、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职业技能鉴定、各类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业财一体化实验、成本会计实验、纳税筹划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5.互联网金融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对接新兴金融业态发展的新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的互联网+金融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券、保险、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等单位从事投资分析、理财规划、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析、运营与管理等实际业务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基本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以及投资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互联网金融投资和金融产品营销与策划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训练金融投资、项目管理、金融产品策划与营销等基本技能;理解并能应用互联网金融理论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互联网金融业态;具备从事互联网金融投资业务、金融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金融科技业务、互联网金融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所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具备在中小互联网金融机构从事融资、租赁、出纳、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以及制定互联网金融投资方案的能力。

近三年育人、科研方面所获荣誉:

在本专业的办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获得奖项20余项。专任教师近三年立项省级大规模在线示范课程2项;省级教学示范课5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4人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1、确立现代金融人才“三会”能力的培养规格

本专业注重培养现代金融人才会流程、会操作、会管理的“三会”能力,通过利用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符合应用型办学目标的现代金融人才。

2、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通过与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

(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互动教学模式,实现赛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依托开放实验室等项目,提升学生处理各类互联网金融问题的专业技能。

3、校企共建优质课程体系

(1)专业核心课程符合企业对互联网金融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

(2)企业课程对接实际互联网金融工作的具体操作能力要求;

(3)拓展课程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综合素质要求。

主干学科: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概论、投资学、大数据导论、python金融大数据分析、国际金融学、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金融营销、供应链金融、金融信托与租赁实务、金融产品设计与策划、互联网金融法规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践、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投资理财综合技能实训、金融大数据实训、金融营销技能实训等专业实训及各类学科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统计学与spss应用实验、python金融大数据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电子支付与结算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