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崔勇,合肥师范学院1993届化学专业校友。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Inorg. Chem. Commun.国际编委。
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5年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5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被聘为特聘教授,2019年7月起任讲席教授。
202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校级最高荣誉“教书育人奖”。
【名师名言】
■教育承载着青年人的梦想和未来,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是我的职责,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做科研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崔勇经过十数载的奋斗,已然为科研与教学这对命题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他自归国从教以来,长期扎根在教学与科研一线,上下求索、朝夕不倦。默默耕耘十数载,如今的他已然成为一位育得满园桃李的优秀教师,亦是一名引领学科发展的优秀科研人。
潜心教书育人,坚守初心擦亮教育底色
2005年归国后,崔勇随即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他渴望在高校的象牙塔里,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为社会奉献毕生精力。教学和科研是互相促进、不可偏废的一体两翼,他深谙其道,自入校起他便孜孜不倦地潜心于教学与科研一线,精心育人、潜心治学。
多年来,他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践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与使命。他承担了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及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结晶化学》等教学任务,并作为责任教师负责博士生专业基础课《近代化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工作。他始终坚持亲自完成课程教学的全部过程,答疑、指导助教、课程命题、批阅考卷……无一疏漏。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与学生沟通,积极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力和创造力。如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思考始终贯穿于他的教学生涯。他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注重提升教学质量,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相对其它基础课难度大且抽象的特点,他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教学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他还积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课程结合起来,将教学方法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模式转变为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图书或科研文献获取物理化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教学效果获得了同行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除了致力于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外,他还助力于团队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崔勇带领团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领衔课程建设,开展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创新,矢志不渝地在教学一线奋力拼搏。天道酬勤,他领衔的《物理化学》课程荣获了2019年度上海市教委本科生重点课程立项;《理论与量子化学》课程入选201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课程。此外,他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认知风格对《理论与量子化学》课程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获得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一项。路漫漫其修远兮,他还将在教学一线继续奋斗着,往复一日培育代代新人。
辛勤耕耘十五载,因材施教育得满园桃李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崔勇始终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根本任务。他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的学术志向,鼓励那些有研究潜力的学生扎根科研一线,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坚定地走在科学报国的征途上。他育得满园桃李,在人才培养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时常会遭遇挫折,产生焦虑和迷茫。每当此时,崔勇便会以充足的耐心鼓励学生,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正确面对科研中的失败,切不可急于求成,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他扎实勤勉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每一名学生。他发挥着自己引路人的作用,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崔勇非常重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擅长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他指导的本科生中,2人获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奖,多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西北大学等名校深造,在《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人已拿到海外终身教职。
崔勇课题组成立至今,已培养博士18名、硕士9名,其中5人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课题组毕业研究生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或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已有多人归国,在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湖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任教。
矢志科研报国,一腔热忱勇立创新潮头
崔勇从国外留学归来后,立志要将所学运用在实践中,为国内化学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在百舸争流的科研征途中,多年来不畏艰难、激流勇进,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精力与热忱,努力攀登科研高峰。
崔勇长期致力于功能多孔结构材料的设计合成方面的研究,发展了制备手性多孔固体材料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提出了MCOF和多孔结构中球内外协同催化的概念,创制了系列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的多相不对称催化和手性分离新体系。这些研究成果已转化为本科生实验和研究生的教学资源,在支持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创新思考。此外,他还不定期地为大赛璐等与化学相关的企业和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团队开发的部分手性中间体和配体已由大赛璐签约销售,有望为精细化工与医药等重要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带动了上海交大无机化学学科的快速、全面发展,并通过与有机化学和材料化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推动了这些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提高了上海交大化学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提升了上海交大化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崔勇迄今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20多篇,包括化学顶级期刊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Nat. Commun 30多篇,论文他引10000多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0余项;应邀参与了多本专著章节的编写工作。同时,他还获得了多项学术奖励和荣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0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2年),2017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这累累硕果的背后,凝结的是他日复一日锲而不舍地拼搏,这是使命使然,亦是志趣所在。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他始终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勇担科研报国的使命。在未来的征途中,他依然会执著地驾驶着教学与科研两驾马车,修己惠人、笃行致远。(发展规划处(校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