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
  • 设为首页

院系专业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前身为1981年创立的安徽教育学院化学系,是我校成立较早的院系之一,2007年改制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2023年改组为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下设化学教育系、制药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药物制剂系、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化学(师范)、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制剂4个本科专业及1个中外合作专业制药工程(中爱合作),于2012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师资力量:现有专职教师7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博士54人,博士比73%;其中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教坛新星2人,获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创新领军人才1人,硕士生导师21人,双能型教师40人。

学科专业建设:学院重点围绕“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作为学院的优势及传统专业,化学(师范)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于2020年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制药工程专业17年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师范)、制药工程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院共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教科研平台建设:建有安徽省药食同源天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1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不断凝练生物与医药、新能源材料、光电绿色催化与药物合成等方向,打造学科科研平台,设施设备不断升级,现有实验场地10000m2,配备了扫描电镜、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综合热分析仪、纳米粒度仪、倒置荧光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波谱仪等现代化实验仪器。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6项。

国际交流与合作:2014年学院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签署制药工程专业3+1本科教育项目合作协议,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每年选拔10名左右优秀学生赴阿斯隆理工学院学习,通过课程考核后,授予合肥师范学院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和阿斯隆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出国学生中有80%毕业生进入国外世界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2023年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签署制药工程专业3+1本科教育项目合作协议,并纳入招生计划。

实践基地:学院先后与合肥市第一中学、合肥市第六中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悦康药业集团、丰原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等共建实践就业基地。

学生培养: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产出导向,推动内涵发展,聚焦学生双创和实践能力培养。近三年,学院学子获全国“互联网+”银奖2项,在全国、长三角地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过程数字创新竞赛等国家级奖项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五十余项。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风优良,近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均超过三分之一,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二、专业介绍

1、化学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培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品德过硬、职业道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化学专业基础扎实、化学教育教学技能熟练、班级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化学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模块):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教学实验研究、化工基础、基础化学实验(I/II)、综合化学实验(I/II)、教育学、心理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就业方向:

攻读硕、博士学位,公办、私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专业特色:

经过长期的探索,化学专业已取得一定的办学成绩,2019年获批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特色和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师协同保障师范培养。本专业共16名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专业所在化学教育系获批省级示范教研室,拥有安徽省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建设有“化学(师范)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团队”等省级教学团队。化学专业改造提升获批省级传统专业改造提升项目。

(2)课程体系结构优化完善。构建“三个平台、八大模块”课程体系。《有机化学》获批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和《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获批省级示范课;《基础化学实验I》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物理化学II》和《基础化学实验II》获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同时专业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出版教材11本,发表基于教育实践的研究论文40余篇。

(3)实践教育平台不断夯实。我校与合肥市经开区、包河区签订了U-G-S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高校、地方政府及中学共建有附属实验中学,本专业选派4位教师前往中学挂职副校长,并建有两所省级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专业拥有省级化学示范实习实训中心。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校内外双导师化学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4)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本专业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化学教学、研究和管理人才。近年来,学生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学生在其他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共计53人次。本专业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2.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主要以化工、制药、能源、材料等行业的专业技术需求为导向,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胜任化工及相关领域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模块):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分离技术、工业催化、化工机械设备、化工设计、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方向:

攻读硕、博士学位,从事化工及相关领域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岗位。

专业特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改革紧跟行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科平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特色和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稳步提升。现共有专业教师16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7人(其中教授5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是一批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方面,本专业教师2018年获批校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并先后获得多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先后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三项。除了本校的专业教师之外,本专业还外聘了一批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息息相关的高层次的教授和工程师,指导化工专业建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参与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设计、化工导论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定期来学校开展学术讲座。


(2)实践教学不断深入。校内实训基地有化学化工实训基地,拥有乙酸乙酯合成与提纯车间、酶手工皂孵化基地等,可供学生进行操作实习,引导并给予学生参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机会;实验中心建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等实验室,此外还配备化工设计实训软件,建设有模拟软件数字化实验室,实现了工厂生产过程在线模拟操作,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目前已建立安徽林兰药业有限公司、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丰原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国星生化有限公司、江西永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个校外实训基地,给实习学生提供包括研发、生产、项目管理等多种类型工作岗位,让学生在基地内进行专业实践,充分了解化工生产行业,同时通过生产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巩固和实践应用。


(3)课程建设持续加强。本专业重视和加大课程建设力度,结合培养方案的优化,合理分布核心专业课程,按照“保证质量、重点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合格课程为基础、示范课程及一流课程为重点的课程建设思路,制订了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本专业目前已有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各1门,近年来获批建设《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化工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等省级一流、示范课程。

(4)人才培养日益重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就业创业率较高,社会认可满意度较好。就业去向主要是攻读硕士和进入企业事业单位等。近三年,本专业在校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4人,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15人、校外奖学金2人。此外,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安徽省化学竞赛等省级以上专业学科竞赛中本专业学生共获得了36项奖项,其中获得15项国家级大赛一、二、三等奖和21项省级大赛一、二、三等奖等。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考取研究生率平均达到25.9%。学生已申请获批立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18篇,申报专利15项。


3.药物制剂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合肥、面向长三角地区、服务江淮城市群发展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从业道德,具备药物制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生产与应用等领域,从事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辅料与药品包装、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等。

就业方向:

制药企业、医院药房及相关领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工作。

专业特色:

(1)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师资队伍共10人,其中博士学位9人占比90%,博士后3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60%。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校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共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获二、三等奖10余项。《药物化学》、《有机化学》两门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本专业教师团队知识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特色的年轻团队。

(2)产教融合突出

药物制剂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项,企业委托项目5项,到账经费400多万,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9项,发表教研论文12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服务,拥有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基地。

4.制药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制药工程专业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地区,旨在为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有化学、药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储备,具备分析、解决复杂制药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具有沟通协作、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全球化视野,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良好的从业道德,能够在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工艺路线与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与部门管理、科研等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艺学。

就业方向:

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及部门管理等工作;攻读药学类、制药类、工程类、化学类和材料类等方向研究生。

专业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2014年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是安徽省制药工程专业第一个中外合作本科项目。专业于2020年获评“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是生物与医药硕士点学位建设单位,2022年进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范围,与立方制药共建产业学院,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

专业特色:

(1)师资力量雄厚

制药工程系拥有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4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50%、8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教师占比70%。本专业拥有安徽省教学团队——制药工程教学团队1个;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线上教学新秀1人;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校“136”人才项目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双能型”教师12人。本专业教师团队是一个专业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丰富、重视工学结合与科研转化教学、勇于创新、成果突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年轻团队。

(2)产教融合突出

制药工程专业教师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4项,企业委托项目26项,发表一类科研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制订安徽省中药炮制标准33项;获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7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专业教师近五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3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三等奖3项,安徽省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三等奖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1项。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服务,拥有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基地;获批安徽省药食同源天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获批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1个。

(3)培养成效显著

近五年积极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大赛,在第八届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系列赛事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20余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40项,发表论文25篇,授权专利5项。近五年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35%以上,四级通过率81%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创业率3%以上,在校生创业入驻校级创业孵化基地2项。假期带领学生开展行知学堂活动,获合肥市经开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通过脱贫攻坚和社会实践,学生团队获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