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
  • 设为首页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赞课堂】第一季第六集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7日 15:38    编辑:王磊 核稿:  点击量:

陈明生老师的课堂:高冷电磁场中的“小确幸”

(听课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朱雨萌)

日期:2017年5月17日

天气:晴

地点:锦绣校区逸夫楼202室

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一直被我们私下里成为电子学科“四大天书”之一。我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开学伊始,会提前看一下教材,理论公式和复杂的计算方式无疑给我当头一棒,“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的“高深”,也让我的信心所剩无几,陷入“冰冷”的担心中。但接下来,由陈明生老师这门课,可以说变成来我的“小确幸”。新学期第一课,陈老师就以很多精彩的案例,说明电磁波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存在范围远远比我们所熟知的空气要广泛。生动的工程案例立刻调动了我们学好这门课的热情。

课堂上,陈老师用他温暖的笑容,清晰明了的上课思路,耐心细致的重难点讲解,及在复杂公式推导后围绕工程概念讲解采用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幽默的表达方式,犹如一缕明媚的阳光,驱散了我们心中恐惧的阴霾,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别致而又趣味横生的课堂,让我们尽情遨游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这奥妙的世界。他在课堂上讲解的“多胞胎”摘苹果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在这门深奥而严谨的学科学习中,听到“多胞胎摘苹果”,大家一定觉得莫名奇妙,不可思议。但是,陈老师恰恰就是用这简短的六个字,为我们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矩形波导中多模工作状态、主模、截止波长、传输条件等一系列工程概念。

陈老师首先引入了该堂课的主题内容,“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矩形波导中最低阶的TM模式是TM11波,最低阶的TE模式是TE10波或TE01波。那么这节课我们看看它们的波长是怎样分布的呢?”我看了书上P241下面的一段话,工作波长L≥2a,波导中不能传播任何模式的波,称为截止区;当a≤l≤2a,波导中只能传播TE10波,称为单模工作区;当0≤L≤a,波导中可以传播多个模式的波,称为多模工作区。读完这段话之后只觉复杂、混乱,但陈老师把TM11波,TE01波,TE10波比作三胞胎,形象地为我们解答了一系列晦涩难懂的概念。我们知道实际工程中,当矩形波导的工频率逐渐增加时,率先满足传输条件的是截止频率最低的TE10模,它是波导中首先存在的模式,就像最先出生的大哥哥;工作频率再次升高时会出现TE01模,他是二弟;接着TM11模出现了,她是三妹,……”。这个比喻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矩形波导中电磁波的多模工作状态是如何依次产生的。紧接着,陈老师又从截止波长与截止频率的关系,让我们对主模等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截止波长与截止频率是成反比关系的,为什么我们称TE10模是大哥哥?因为他的截止波长最长,即身高最高,其余的模式(兄弟姐妹)身高依次递减。当苹果树上最高的苹果超过了哥哥的身高时,所有人都够不到,这就对应截止区;当苹果高度能够让哥哥够得着,二弟够不着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单模工作区;……”

听完陈老师的这番讲解,顿时涌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中豁然开朗!正是因为陈老师如此有趣的课堂,这门课也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我的心里,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中很多复杂的理论也变得格外亲切而容易接近。

陈明生老师(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陈老师常说,“电磁场与电磁波实质上就是研究电场、磁场和电磁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的电场激发出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能激发电场,从而形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磁波,亦如我们有高峰、低谷和平台交织的人生,无论身处哪个时期,我们都应当尽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如电磁波一样,将满满的正能量辐射到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向着远方,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

陈老师的课堂总是让“小确幸”直达心底,变成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冲动,让我们既学会了知识,还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欣老师/审稿)


骆雁雁老师的课堂:大学英语中擦出的艺术火花

(听课人:艺术传媒学院2015级美术学(师范)邬茜茜)

时间:2017年5月25日

天气:晴

地点:博约楼401教室

课程:大学英语

在多数同学的印象中,大学英语就是奔着“四六级、考研”去的,对于我这样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以前,英语于我就是背单词、学语法。而骆老师的课堂一改往日印象,她把一门在我看来与艺术无关的,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变得充满了艺术气息,平添了许多乐趣。

骆老师留着干净利落的中长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笑意盈盈的。作为英语老师,除了超棒的英语之外,她对其它领域的知识也颇有了解,常常会在她的课堂上帮助我们用英语畅谈对美术专业的见解。她的英语课堂不仅传授知识,还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并用艺术的眼光来体验生活。我把它理解成一种艺术情怀。

这学期,英语课本上有好几篇关于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的课文,如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维米尔、波普艺术的先驱者安迪·沃霍尔等。骆老师总是十分有心地培养我们通过英语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提高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骆老师提前布置我们预习,希望我们对画作了然于心。上课了,我们班好几个男生纷纷积极上台,有的用英语介绍维米尔的生平,有的则谈画作的艺术语言及艺术表现力等等,侃侃而谈,表述得十分到位。骆老师微笑着带头鼓掌,说道:“同学们讲得特别好,真不愧是美术专业的。但是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就是这幅画的色调是属于冷色调、暖色调还是中性色调呢?”“冷色调”“哦……那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就是骆老师最吸引我的,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骆雁雁老师(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她能侃侃而谈威尼斯画派或其他艺术流派的代表画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波普艺术的起源或者一幅较小众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她希望我们关注时政民生,时常与我们分享她的社会经验,对一件社会新闻的心得体会,等等。但只要是她不清楚的地方,她总是虚心地请教我们,仿佛一个学生,边听边问我们问题,直到弄懂为止。有时觉得她真的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做得好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够好时及时提醒与鼓励,成为他的学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我会记得她的话语、她的笑容……

在骆老师的课堂上,英语与艺术擦出了火花,也学到了做人之道理,激发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王燕老师的课堂:穿越《概率论》的时空

(听课人: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卢敏)

时间:2017年5月12日

天气:多云

地点:博约楼310室

课程:概率论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的问题。”英国的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杰文斯曾对概率论大加赞美:“概率论是生活真正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对概率的某种估计,那么我们就寸步难行,无所作为。”通过这学期王燕老师《概率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

王老师的课堂多数从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或者故事来引入概率论的教学内容,新鲜有趣而又别致新颖。在旧知识温习和新知识的讲解中,在一个个小故事的逗留中,在一次次与中外数学家的对话中,一节概率论课程的穿越便完成了。讲解贝叶斯公式时,王老师用我们熟知的“狼来了”的小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她总结说,“假如放羊的小男孩在连续两次说谎后不再被人信任,那么第三次狼真的来了时就会酿成了悲剧。假设起初大家认为小孩的可信度为0.8,并认为一个可信的小孩说谎的概率为0.1,一个不可信的小孩说谎的概率为0.5。那大家知道这个小孩的可信度是如何急剧下降的吗?今天学习了贝叶斯公式,你就会计算了。”王老师总能用如此的故事引起我们的注意力,这是她的独特之处。

对我来说,王老师的概率论课堂是一个用新的眼光重新发现故事的过程,也是从故事中学习数学的过程。她在课堂上会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比如,在讲解二项分布时,王老师介绍了伯努利家族,让我们了解了数学文化是如何在一个家族中传承的;在介绍泊松分布时,让我记下了听后不忘的泊松名言:“人生只有两样美好的事情——发现数学和教数学。”王老师说,她和泊松一样,教我们也是美好的事情。在学习贝叶斯公式时,老师了给我们介绍贝叶斯的生平事迹,贝叶斯是一位英国的业余数学家。她说:“人家是业余数学家就能有这么大成就,很希望我们班同学也能在数学或者你的专业上做出一些成绩。”

课堂上的王老师,会很有节奏的从讲台这边走到那边,她的手就像是一个活的模型。讲到二项分布,她会用“耶”的形状向我们展示;讲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时,她会伸出3个并排手指表示求这类题要分三步完成;最有趣的是每节课遇到难题时,王老师都会向全班同学伸出一个竖起的拳头表示加油。概率论的课堂上,我们不只是在学习概率、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概率密度等等这些抽象的知识,更像是在听一个个小故事,欣赏一支支舞蹈。课堂上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同学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王老师对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讲解,总能将深奥的问题化为一个个生活中的事例。通过概率论课程的学习,她告诉我们抽签和次序无关,后抽并不会吃亏,讲解了体育比赛中赛制在什么时候采取“三局两胜制”还是“五局三胜制”最有利,讲解了一个路口红绿灯等待时间的长短、公交车车门的高度的设置,讲解了“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这句话的来历,生动阐释了“概率论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的课程理念。王老师说,“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件小事都能想到对应的概率论知识时,这就是概率论的精神。”课程接近尾声,王燕老师的这句话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王燕老师(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一学期概率论的穿越,王燕老师的课堂仿佛是一场话剧。在开场时用小故事引人入胜,在课程讲解中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一步步剖析,每一步有理有据。在课堂结束时,又会留一道题目供同学们回味,体会概率的奥秘。(数学与统计学院:周丽娜老师/审稿)


陆伟老师的课堂:歌不动情,何以歌之

(听课人:音乐学院2015级音乐学专业马从梅)

时间:2017年5月4日

天气:晴

地点:音乐楼理论教室二

课程:声乐舞台表演

每次见到陆伟老师,她的脸上总挂着温暖灿烂的笑容,让我感到如阳光般的温暖。今天又到了陆伟老师的“声乐舞台表演”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陆老师留下了演唱《娘在那片云彩里》这首歌曲的任务。我们对这部歌剧大概有了了解,也会唱这首歌曲,这为本堂课的开展做好了铺垫。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有感情地演唱及演绎歌剧片段。

陆老师先请扮演老母亲的同学——吕正旗上台演唱,吕正旗同学毫不怯场地唱完了《娘在那片云彩里》。吕正旗同学能在短时间内较好的演唱这首难度挺大的歌曲,同学们都纷纷鼓掌表示赞扬与鼓励。陆老师也微笑着鼓掌,让吕正旗同学回到座位上,她说:“歌剧是综合性艺术,‘言之不及故歌之’。我们光会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将情感通过演唱去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体会到歌曲情绪,并产生共鸣。吕正旗同学的音准、节奏、技巧等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还只是会‘唱’,却不会‘演’,并没有很好的把情感表达出来。”听了陆老师的分析,我突然觉得一下子说到了关键,以前我总认为歌唱关键在于技巧,突然意识到歌唱不光是技巧,还有个人音色、歌曲理解、感情传达等其他的因素。陆老师又微笑着说:“那如何才能更深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呢?这里不光是一个唱法问题,更有一个对歌曲情感把握的问题。不同的演唱者,学会用科学的发声技巧和发声方法很重要,但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才能把歌曲较为完美的演绎,让观众体会到歌曲情绪。”

陆老师可不是纸上谈兵,说着便给我们做起了示范。老师的演唱确实精彩,高音部分铿锵有力,抒情部分娓娓动人……我看到同学们眉头微皱,都在认真学习和思考,情绪仿佛也受着歌曲的牵引。陆老师将歌剧中的英雄母亲演的活灵活现,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都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愿意为祖国牺牲一切的崇高气节。示范结束后,同学们都真心觉得陆老师的演唱很到位,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陆老师又请吕正旗同学上讲台演唱。看陆老师唱轻松,可真正到自己演唱却没有那么轻松,如何演好一个老太太对我们来说难的不仅是歌唱技巧,情感的起伏变化更是难以把握。接下来,她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开始了指导。“‘冬儿,那句老话怎么说的?’这句词表达了老太太的乐观和豁达,要说的积极一些,有力一些……”

“老太太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受尽痛苦煎熬。当她看见儿子同样受到折磨,她就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疼痛,出于对儿子的怜爱,同时也为了让儿子放心,她必须坚韧、乐观,所以一定把握好人物的情感变化。‘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形容这位母亲再恰当不过了……”

“抒情的部分要唱得连贯一些,这一段表达了对往日安宁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如果唱得不连贯就失去了画面感……”经过老师指导,吕正旗同学有了很大进步,她的演唱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美和鼓励。

在课堂的最后陆老师对我们说:“上完这堂课,我们要学会一些声乐舞台表演的专业知识,也要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一切都是无数共产党人的鲜血换来的。今天是青年节,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不要辜负大好的青春年华,永远追求进步!”

陆伟老师(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陆老师常说不能关起门来只在家里唱歌,要多实践、多上台,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她常常为我们创造上台的机会,并邀请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专家到我们的课堂来,讲述舞台演唱经验,进行现场指导。通过陆老师的声乐课,我爱上了声乐,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

(新闻中心:水源 木杉/编辑  束临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