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
  • 设为首页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赞课堂】第一季第四集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7日 15:36    编辑:王磊 核稿:  点击量:

吴秋芬老师的课堂:迈上讲台的第一步

(听课人:教师教育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卓越教师)班郜莹莹)

时间:2017年4月13日

天气:晴

地点:博约楼515教室

课程:教育概论

上大学后,课程安排里有“教育概论”这门课。以前的印象中,“概论”之类的课程通常都很抽象、枯燥。很幸运,这学期吴秋芬老师给我们上“教育概论”这门课,让我有机会聆听她的教诲、了解她的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更幸运的是,吴老师的课堂,给了我们每个人走上讲台当“老师”的机会。

一直以来,我都很仰慕老师们在讲台上旁征博论、侃侃而谈的风采,这也是最初吸引我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原因。我一直梦想着毕业后走上讲台、手执教鞭的那一刻。没想到,吴老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教育播报”活动,让我的梦想这么快就成真了。

“教育播报”可以说是吴老师的一个“小发明”,她安排同学们轮流分组上讲台做关于教育热点问题、国家大政方针变革和重大教育实践的简报。虽然时间不长,但她不仅要我们脱稿演讲,还要语句流畅、精神饱满、衣着端庄得体、现场互动顺畅,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查找、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早点体会上当“老师”的感觉。

今天,终于轮到我们三人小组上讲台了。吴老师微笑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大大缓解了我们的紧张情绪。我们按下内心的忐忑,自信从容地走上讲台,打开课件,配上背景音乐,开始进行“教育播报”。从“全国教育类出版物成果展”到“上海推出国内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材”,从“合肥师范学院开展普法小学行”到“北京科技大学开展秦安精准扶贫129公益接力计划”,最后还面向世界播报了“希腊接收难民儿童入学”等五条信息。当播报“男生性别教材”时,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对这一举措的赞许和支持;播报“纪念一二·九运动”时,同学们又被带入到入那段民族危难时寸土不让、众志成城的峥嵘岁月。

播报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就是同学们最期待的吴老师点评环节了,她的点评高屋建瓴,总能在最为细小的事件中看到背后的教育理论和正在推进实施的教育政策。我想,真正的好老师应该就是这样,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学的更多、理解的更多吧。

吴老师笑着肯定道:“看得出这组同学准备很认真、很用心,其中的国际新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容,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吴老师又一一细致点评:“第一则新闻,可以看出教育类出版物展览会既是一个活动,更是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第二则新闻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少人认为一些男孩阳刚之气不足,令人担忧,性别教材的发布可以培养男孩的责任感,让男孩子懂得做个有担当的男子汉,从而有效解决‘男孩危机’。第三则新闻是我们学校国家宪法日举办的活动,活动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做合格守法的小公民。第四则新闻是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让当代青年忆苦思甜,不忘历史,立志做一名有理想的大学生。最后一则是国际教育新闻,接收难民儿童入学是当今世界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程度。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将来也要竭尽所能保障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最后,吴老师中肯地指出了不足:“今天的播报与教育方针联系还不够密切,缺少新闻内在逻辑和理论梳理,要站在更好的视角上看待教育事件,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政策。”我们豁然开朗,也倍受激励与鞭策,觉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原来就在身边的新闻事件中。

吴秋芬老师(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这次播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背后不仅有我们小组同学一个星期的精心准备,更有吴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我们协商选题、明确思路后,初选了15条新闻,但发现内容庞杂、缺少思路,吴老师指点我们精简内容,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并悉心教会我们一些现场展示的小技巧。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确定了5条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新闻,并认真进行了两个晚上的演练。

“教育播报”让我们自己动手寻找新闻事件和教育政策理论的关系,促使我养成了关注时事、深度思考的习惯,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让我爱上了教育概论,爱上了我的专业。更重要的是,吴老师的课堂,成为我迈上讲台的第一步!


钱善刚老师的课堂:在思辨中提高的马哲课

(听课人:文学院2016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林杰)

时间:2017年4月7日

天气:晴

地点:博约楼210教室

钱老师上课善于创新,形式多样,特别是本学期在教学中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他提出问题,让我们主动查找资料,深入思考,然后进行课堂讨论,或者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典型视频资料,让我们观看思考,讨论交流。这一做法,让我觉得思政课不在昏昏欲睡,也不再枯燥,不是满堂灌输,而是充满了思辨。同时,钱老师爱向同学提问,并会不断地追问。同学们都不希望自己被点名站起来一言不发而尴尬,会利用课前课后抓紧时间围绕课程内容认真准备,上课时同学们都会紧跟老师的步子学习和思考,这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钱老师的翻转课堂,着眼于把课堂交给我们,让我们大胆发言,热烈讨论,而他又会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和引导。钱老师在第一次课时就根据教学内容,将我们同学分成小组,每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章去制作PPT,然后讲解展示,并将其录制成视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拍摄地点,拍摄形式,这给予我们提供了极大的自主创作空间,且与我们所学习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紧密结合。每次上课时,老师挑选出我们自己制作的1-2组教学视频进行展示,同学们互相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钱老师根据我们的视频教学给予指导和引领,把我们遗漏的、讲得不详细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一来知识点在同学脑海里的印象逐步加深,马原课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也潜移默化地深入我们心中。

今天一如往常,钱老师早早地来到教室,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讲台,打开电脑,插入优盘,准备好今天要上课的课件。钱老师带个黑色边框眼镜,身着西装,颇有大师风范。今天课堂上关于“特修斯之船”问题的讨论就让我和同学们印象深刻。那还是上次课他说,“同学们,看看这个‘特修斯之船’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的?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理论进行分析。”看着我们一时间没有发言的,钱老师说,“好,同学们回去啊,利用手头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并提出你们自己的想法,我们下节课就来一个问题大讨论,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下课后,同学们利用班级QQ群热烈讨论,我就和宿舍的几个同学约好,聚集在一起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努力地查找各种资料。

今天,终于又到了激动人心的钱老师的马原课了,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师一宣布讨论开始,同学们就齐刷刷地举手,争当发言第一人。针对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驳难。我们都试图用着自己查找的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争论中,大家据理力争,双方谁也不肯让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等观点被同学们当作争论中的重要理论依据,课堂气氛活跃,我也在其中学到了比简单听课更多的知识。同时,钱老师总能用他渊博的知识和厚实的理论高屋建瓴地为我们点拨,并作最后总结,让我们豁然开朗。

钱善刚老师(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这学期,钱老师的“翻转课堂”式教学,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活力。无论是在课下还是课上,同学们逐渐养成了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一些课余时间,同学们会积极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会及时解答,有时老师也会被提问得面红耳赤。这正好验证了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语。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情在不断加深,同学们对老师、对这门课的好感也在不断增强。


钱莉娜老师的课堂:慕课新体验

(听课人: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翻译)专业朱怡)

时间:2017年2月24日

天气:晴

地点:逸夫楼B303教室

课程:同声传译基础

一头利落干练的短发,一双明亮精神的眼睛,钱莉娜老师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鼓舞大家,以新奇有趣的话题激起我们的兴趣。

刚开始听到“同声传译”时,想到会场上那些高大上的翻译们,同学们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激动兴奋之情。在还没正式上课之前,莉娜老师便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教学特色。当我们打开慕课网时,竟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原来是老师制作的微课。在不到十分钟的教学里,我们了解了同传的基本概况,也看到了很多同传工作者及设备的图片。原本“神秘莫测”的同声传译,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进了距离,同学们纷纷在微课下留言,期待着开学的第一堂实战练习。

图为钱莉娜老师的翻转课堂网络截图

但当我们坐在同传室里,带上耳机,听到语音的那一刻,又不禁紧张了起来,这是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翻译形式,莉娜老师看出了我们的紧张,她并没有让我们直接翻译,而是先带我们回顾了微课的理论内容,然后谈起了自己的同传经历,以及现在国内的同传工作者的情况。同学们都放松了心情,互相交流起对同传工作的畅想。接着,我们戴上耳机,迎来了第一个同传实践——听到第一句话,我们便没有那么紧张了,因为那是大家都熟悉的小故事,三个好朋友。耳边莉娜老师的朗读声缓慢柔和,明明是第一次用英语进行同传,同学们的脸上却渐渐挂上了笑容,原来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嘛!课下我们都在激烈的讨论着,每个人都对接下来要迎接的挑战充满期待。

钱莉娜老师(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同声传译的教材很厚,内容也比较难。莉娜老师运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大家都乐在其中。以前只是听说了翻转课堂和微课,没想到在我们的同传课堂真正的实现了这种模式。我们按照莉娜老师的要求在课前进行线上微课学习,不懂的地方自己可以暂停、回放和留言提问,课堂上进行同传实操训练,感觉对同传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技巧训练的时间也更多了。更有意思的是,在线上微课的留言区,大家都能够各抒己见发布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很热烈呢。在这样的翻转课堂中,大家都能收获满满!


蔡旭冉老师的课堂:“舌尖”上的认真

(听课人: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王东坤)

时间:2017年5月5日

天气:晴

地点:履知楼食品工程实验室

课程:食品分析实验


“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总会让人谈“食”色变。每当我听到那些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事件后,我的耳边总是能够想起《食品分析》课程蔡旭冉老师的话,“食品安全无小事,再小的问题都不能忽视。”这句话道出了食品专业的价值与责任所在,让我逐渐懂得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价值,并立志做食品检验工作的有用之才,为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尽一份绵薄之力。

又要上蔡老师的实验课了,我和室友满怀期待,早晨7点40便来到了实验室,希望能够帮助蔡老师准备实验工作。可是,一进门就看见实验台上已经整齐地摆放了检验器材。蔡老师已早早地为实验课做好了各项准备。上课了,蔡老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教态从容。她先讲述理论知识,从实验目的、原理再到步骤和注意事项,一一细心讲解,尤其是实验的关键步骤,她放慢了语速,一边讲解演示,一边询问我们是否有疑问。见我们懵懂的表情,她突然问到“滤纸口不能超过虹吸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吗?”一时间,我们都答不上来,有个同学低声地说:“老师,我们没必要这么严格吧,有点小问题没什么事。”蔡老师那微笑可爱的脸却少有的严肃起来,认真地说到:“同学们,我们的实验检测不能出任何问题,丝毫马虎可能造成质量大错。检验食品既是技术,更是要为吃食品的人的健康负责。我们的责任重如泰山,一点差错都不能出。”此刻,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专业竟然这样重要。

蔡旭冉老师(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在我们做实验环节,蔡老师总不停地穿梭在我们中间,巡回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频繁“指指点点”。只要有学生提问,她便立马走到旁边讲解启发、答疑解惑、耐心指导。这次实验需要用到一个精密仪器——“质构仪”,她亲自示范给我们看并说,“操作仪器要仔细认真,要反复练习,多次操作以后就熟练了。”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开始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数据比别人测得的数据值大,但又嫌重新做一次麻烦,抱着侥幸心里,我就把测得的数据结果给她过目。她很快发现了错误,我做好了被批评的心理准备。她似乎看到了我惭愧之情,便没有说什么,反而耐心我讲解导致数据偏大的诸多影响因素,建议我从原料、仪器、步骤三个方面去检查和验证。我羞愧极了,认认真真地重新做了一遍。

2个小时的实验课,总在不知不觉间溜走,我也在不知不觉间受蔡老师感染,学会了仔细测量,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马强/审稿)

(新闻中心:水源 木杉/编辑  束临河/摄影)